跳到主要內容

食物故事的推手:柯沛如


來自台北的柯沛如,為了多元的學習,十四歲獨自赴美國求學,生命幾經波折,最後落腳舊金山灣區創立了Real Food Real Stories,分享永續食物工作者的動人故事。 

說故事與食物是如何相遇的?
在美國畢業後,本想回台透過故事作口述歷史的計畫,卻發現罹患罕見的自體免疫症狀。四處求醫不見進展,有一天瑜珈課後享用的餐點,使我因疾病而疲憊的身心都舒適極了,因而發現飲食與健康的緊密關係。不僅開始親自料理食物來療癒自己,更循著食物來到了舊金山—美國自然飲食發源地。疾病給了我一份禮物,讓我有大量獨處的時間,發覺在城市的人鮮少互相聆聽,相聚卻感到孤單;也因自己身體康復受惠於許多可敬的食物生產者,進而開始思考以永續食物為主軸,來營造一個像家的環境與氛圍,大家可以透過故事親近彼此,並聆聽來到客廳主角與食物相遇的生命故事。

每個孩子都有雙喜歡聽故事的耳朵,為什麼故事令你著迷?
一開始,因為對人的好奇,在求學的過程裡,便從訪談周邊的鄰里開始,以攝影與文字紀錄街坊鄰居的日常生活。仔細觀察周遭的人事物,經過三年的時間,與街坊鄰居逐漸從陌生到建立起互信。從心出發的故事單純而有力,深深體驗了即便平凡的生命故事也散發了獨有的美麗與光芒。

可以和我們分享你為何選擇Bauman College 學習食物?
Bauman College[1]在廚藝訓練當中,也納入營養科學,除此,課程多元的內容也是選擇的原因:其一,認識真實食物:熟悉新鮮、當季、未加工的在地食材、香草及香料所蘊涵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其二,與身體作朋友:沒有一套飲食方式是通往健康的捷徑,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體質。其三,瞭解各個生命階段的營養需求:如孕期的母親、青少年、長者等階段身體所需都有所不同;其四,從不同飲食文化中借鏡健康的元素。


圖說:柯沛如()與身兼漁夫、廚師與藝術家的Christopher Wang (),暢談追逐與保育野生鮭魚的旅程。(影像授權: Blair Randall)

Real Food Real Stories 成立至今,有什麼精彩的故事可以與我們分享嗎?
第一位來到客廳的主角Martin ReedBlue Sea Labs[2]的創辦人,分享走入永續食物的契機:「小時候,母親堅持家中使用有機的食材,然而十多歲時母親逝世,我與父親的生活轉變為餐餐在外吃速食。直到有天父親因為心血管疾病而倒下,才意識到必須重拾自己身體健康的自主權。開始認識食物並自己下廚,進而瞭解了好的食材來自生產者投注的心力與成本,但價格較高,便思考召集鄰居朋友向生產者團購。」Martin的故事在與會者心中燃起了小小的火焰,應要求又加開了兩場會後會呢!

在台北最難忘的食物?
媽媽是北方人,爸爸是屏東潮州人;應該是北方人喜歡吃麵食,但卻是爸爸和我的最愛。夏天家人一起吃涼麵,互相比較每個人的醬料配方,滿桌的配菜,蛋絲,黃瓜絲,毛豆,雞絲, 好幸福啊!


圖說:每一餐都是生命與食物的交會,Real Food Real Stories與她認養的蜜桃樹一同歡度週年; 在日光浴中,被晒得紅通通的蜜桃,像夏日農園裡逐一手摘熟果的臉龐,紀錄了雨水、蜂蝶,與來此拓荒的先祖所寄予的祝福與智慧。(影像授權:Michelle Edmunds)


圖說:沛如期待 Real Food Real Stories的思考、價值與經驗能成為一套教育模式,從舊金山帶到台北,擴展到全球。(影像授權:Pete Koff)

圖說:「深度的瞭解帶來同理。正如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所說:『倘若能夠瞭解我們的敵人那些不為人知的經歷,將發現每個人身上所背負的哀傷與苦痛都多到足以消融對彼此的敵意。』」沛如說。(影像授權:Jenny Cheng)

●本專欄每月更新:世界廚房 A Spoonful of World Flavor   本文同步刊登於:臺北畫刊572期


[1]Bauman College:位於美國加州的廚藝學校,以「為健康而吃」貫穿課程。
[2]Blue Sea Labs:直接向漁夫購買永續海鮮的平台,以支持生態保育與漁業工作者的權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Beher日本之旅|雪國 山形・秋田

  2025 Beher日本之旅|雪國 山形・秋田 2016年我們一行人前去山形旅行之後, 一直心心念念希望在大雪時再次前往,這一等將近九年。 北方、雪、火、發酵和吉田先生的設計,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主題。 非常謝謝所有日本工作的夥伴們,願意體諒和接受我們任性的要求! 在這幾個月的極力協助。 滿滿的誠意和真心,甚至有人多次從東京前往日本東北勘查和溝通, 更千里迢迢前來台北Beher討論。 已經不記得我們改過多少地點和活動內容, 也不記得用了有限的日文努力看過多少資料,更有無窮盡的溝通。 這次旅行的工作團隊很浪漫,是一個瘋狂的組合,不顧一切, 企圖打破無聊和重複, 只希望呈現旅行的獨特性(Locality)、異質融合( Remix),當然更要兼顧永續和健康。 例如:設計師和廚師一起發酵醞釀,即將給我們帶回的禮物包裝設計 以及不同領域的廚師們一起烹調、料理我們的晚餐激發的火花, 這是都是“人的發酵”。 這次的行程,有傳統、有創新,食物和人都“發酵”了!! 真的好夢幻,整理好行程我的心早已感動滿溢~~ 我們將一起向北進入雪國,探索日本雪文化。感受雪的溫度、景致、 飲食、力量甚至聲音,浪漫又陶醉在雪國嚴寒中,升起營火。 體驗新生代日本設計師如何與哲學家般廚師, 顛覆現代設計概念並融合烹調,兩者一起思考、探索和產生共鳴。 進入山形最上町,和農夫媽媽學習和品嚐母子相傳的鄉土美食。 用味覺和所有感官,享用多位移住山形的廚師們如何一起共同烹調, 彼此激發火花的晚餐餐會。 品嚐日本不同釀造方式的清酒和自然派葡萄酒, 以及日本盤中難尋的溫柔素食。 參觀江戶時代至今175年歷史的秋田県橫手老藏,如何兼顧傳統、 勇於革新, 並和大家一起探索藏內新發現的微生物如何加入發酵飲食。 最後在秋田縣橫手市增田, 百年來仍舊以井水仔細淘洗米來制麴老舖“旬菜みそ茶屋くらを” 的麴料理課程,結束我們這次的旅行。 2025/2/14(星期五) 18:00  山形新幹線 新庒站 集合   山形新幹線時刻  → 前往 山形県最上町・ 瀬見温泉 晚餐:觀松館  check in 泡湯 洗去旅途舟車勞頓的疲憊。 餐後:敬請期待,小小驚奇活動。 住宿:觀松館  2025/2/15 (星期六) 早餐:觀松館  → 前往 une(うね) 山形県最上郡最上町富...

怎麼使用 韓式紅辣椒醬 |Beher 發酵食物

  怎麼使用 韓式紅辣椒醬 |Beher 發酵食物 大醬(/된장/ Doenjang)、紅辣椒醬( 고추장/ Gochujang)、包飯醬(쌈장/ Ssamjang)這三款醬料是許多韓國菜的風味基底, 走進任何韓式食材專賣店,甚至台灣一般超市都能瞧見, 只是大部分都不是在醬缸中經過長時間發酵的食品, 而是大量加工生產的工業食品,裡面有許多甜味劑和化學添加物。 Gochujang是韓國烹飪的基礎材料, 也是世界上深受喜歡的調味品之一,既美味又用途廣泛, 嚐起來有些辛辣、有些甜的糊狀紅色辣椒醬。從石鍋拌飯到 dukbokki(떡볶이/炒年糕) 的許多食物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蹤影。 傳統上經過催芽大麥粉、紅辣椒粉、發酵黃豆(meju- garu)、糯米、麥芽糖、鹽發酵製成的Gochujang, 它會發酵數月,有時甚至數年,其中糯米中的澱粉轉化為糖分, 創造出 Gochujang 標誌性但微妙的甜味。 韓國和日本在麴的運用有截然不同的文化, 一個在實驗室裡經過幾百年馴化,一個經常在自然捕捉野菌, 各自演化出自家不同的風格與地方特色。 因為對發酵食物的著迷,加上多年探討和研究日本與韓國發酵食物, 便不加思索的把原汁原味的韓國食材, 甚至在韓國鄉間隨處可見的陶缸都空運來台灣, 經過十個月的發酵熟成(六個月的日曬), 日日照顧並且耐心的等待著微生物為我們舌尖創造的發酵好風味。 現在我們可以開始嘗試將它加入不同料理之中,例如: 醃雞腿時除了一般加入的醬油、大蒜、薑片、米醋、芝麻油、糖, 不可缺少的就是Gochujang ,再裹粉去炸,加上甜甜醬汁,這就是韓風炸雞( 我們不喜歡甜甜醬汁弄的滿手黏糊糊, 不過網路上應該很容易找到食譜)。 Gochujang 加一點芝麻油和烤芝麻(我們的辣椒醬比較不辣, 喜歡辣再加一點辣)捲入生菜內,加上烤五花肉,大口塞進嘴裡, 就是韓國劇裡最豪邁的吃法。 生魚片愛好者會愛上這種美味的韓國刺身拌飯,一碗好米飯, 放上生魚片搭配新鮮生菜、蔬菜和小魚卵(masago), 淋上醬:Gochujang 一樣加一些芝麻油(韓國人好愛芝麻油啊!)和米醋的拌醬。 韓國燒烤是迷人的一餐,您只需挑選頂級韓牛的蛋白質和蔬菜, 然後在您自己的餐桌上用火焰燒烤即可! 將薄牛排醃製一夜就可以在家裡燒烤出韓國風味烤肉。 鹹味微辣的烤牛肉味道濃郁,完全令人上癮。在食物處理器中, ...

〈你不可不知的20道越南料理〉part3

這週末( 3/23.24 )鈴木老師就要來教越南料理囉~繼part1、part2之後有沒有對越南料理更加熟悉了呢?最後10道料理就請各位慢慢品嘗吧! #11  Goi ( 越式沙拉 ) 越式沙拉通常不包含任何萵苣,其基底可以為切成細絲的青木瓜或青芒果、蓮藕、高麗菜或柚子等。照片中是切片的香蕉花 ( 厚實、紅紫、脆嫩 ) 和醃漬胡蘿蔔、香菜、碎花生,當然還有不可少的 nước chấm( 越式酸甜醬 ) ! #12  Cháo( 越式粥品 ) 越南米粥濃稠、綿密、溫暖,在米粥上放入幾片雞肉、牛肉、豬肉、魚或豬內臟 ( 多為肺或腸子 ) ,就是一碗可以治療身體微恙─特別是感冒和宿醉─的暖心料理。 最後灑上適量的青蔥與胡椒,上桌時伴隨一盤豆芽菜、檸檬片、薑和魚露,隨自己喜好添加於粥中。 #13  Cơm tấm ("Broken Rice") 在碾製過程中破碎的米是無法販售的,自然就成為越南米農的主食之一;不過因為其較軟的口感及較便宜的價格,已漸漸受到大眾喜愛。 你可以在一些菜單上看見與各式主菜搭配的 Cơm tấm ,照片中蓋在「破碎的米飯」上為豬皮、燒烤豬肉、豬肉餅和煎蛋。 #14  Rau muong( 空心菜 ) 在台灣也很普遍的空心菜,也稱之為 蕹菜、 應菜,是越南人常見食蔬,說它是越南國家代表蔬菜也不為過;當地常把空心菜與大量蒜頭一起炒,也會添加在湯麵中。 在三月份越南料理課裡,將會利用空心菜做出一道清脆爽口的沙拉,改變台灣人對空心菜的既定印象! #15  Cha Ca Hanoi 把茴香入菜是北方料理的特色,在一道特別的河內料理中,白肉魚片先醃漬在羅望子與南薑 ( 高良薑 ) 之中,並和大量的茴香一同烹煮;在這裡,茴香不只是裝飾香草,而是當作蔬菜食用。 #16  Chè Chè 可以指任何糕點或甜湯,通常上面會放上果凍或果乾。 嘗嘗看鮮亮多彩的龍眼、紅毛丹、芒果、波羅蜜脆片、綠豆、黑豆等濃郁的甜蜜滋味;一碗碗七彩的Chè,不僅甜了嘴巴,也甜了眼睛! #17  Cao l ầ u 這是一道非常獨特的越南料理,來自位於中部海岸的古老港口城市─會安。這道菜的重點在於「米麵」,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