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1的文章

草莓雪球餅

最近做了好多草莓的甜食,櫻花草梅幕斯、草莓果醬、草莓雪球餅。 接下的糕點課也會安排,適合春天的草莓雪球餅課程。

A new we "全新的我們" 紀錄片放映

在自然生態社區中生活、工作,教養下一代,這是烏托邦的夢想,或者是一種可以實踐的未來? 奧地利紀錄製片人史蒂芬‧沃夫(Stefan Wolf)和他的團隊在歐洲旅行了將近一年,採訪並拍攝許多成型多年的生態社區。透過這部影片,我們看到包括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八個國度十個生態社區所呈現的生活多元性,以及永續、自然、和諧與快樂的生活態度。驗證了人類是如何以其無限的生命力和創意,來解決當前世界上,所面臨到的社會、環境以及經濟危機等問題,並發展出一套全新共同居住的社區生活模式。   Beher生活廚房邀請大家來觀賞這部影片,相信我們可以從影片中獲得許多身體力行關懷土地的能量!   主講人: 劉德輔 skydance davis 過去經歷:   漢匠廣告公司創意總監、時報週刊企劃編輯、張老師月刊執行主編 台北市民報副總編輯、騷動影像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服裝及平面廣告攝影) 現在全力投入以下工作:   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 Design 實習設計師 人智學BD生機互動農法三年進階課程 學習中 福岡正信的「一根稻草的革命」正體中文版編輯者 花蓮天使部落永續生活自主學習營隊負責人 「 地球永續生活聯盟 」論壇站長 活動時間: 3月27日下午2:30~5:30 活動地點: 「 beher 生活廚房 」 台北市松山區富錦街354號    02-27652646 費用: 備茶水、自由樂捐 影片相關訊息: http://www.newwe.info/tw/關於本片 /

古樸而溫醇的滋味--地瓜金鍔

三月天的第一個週日,在冬季的尾聲中,beher生活廚房和果子課程安排了「地瓜金鍔」的教學。 金鍔又稱金鍔燒,其源始可以追溯至江戶中期京都清水寺一帶(1681-1684),以紅豆作成圓形內餡,外皮裹上麵衣後在鐵板上燒烤,因造型近似圓形刀鋒而稱為「銀鍔」。流傳到江戶地區後,改稱為「金鍔」,金銀並稱似乎有著財富廣進的吉祥寓意。 到了百年前的明治時期,神戶地區果子店紅花堂的創始者衫田太吉改良江戶時期的金鍔,作成皮薄餡料飽滿的四角形六方燒果子,一時風行於街頭巷尾,成為人氣紅不讓的甜點,也成為現代金鍔的元祖。 而beher則以高雄美濃自然栽培的地瓜代替典型的紅豆餡料,讓和果子融入台灣在地特色,並在麵皮中加入肉桂粉,麵皮上加上一朵香菜葉,增添造型、風味與香氣。今天的課程便以品嘗這幾樣食材的原味作為序曲。   打開五感中的味覺與嗅覺後,便開始了示範與實作的課程。第一道工序是過篩,將去皮切小塊蒸熟的地瓜,以六十目的篩網篩除纖維,成為口感綿密的地瓜餡。看似簡單無奇的動作,卻似修行般的辛苦,為了篩出500公克的餡料,得優雅地使力十來分鐘。 第二道工序是煮餡料,水入鍋依序煮沸寒天粉、砂糖,再加入過篩的地瓜煮融成為地瓜羊羹餡。Beher推薦以丸型底部銅鍋熬煮餡料,銅鍋保溫性好,丸形底部沒有死角,可以均勻受熱,並提醒攪拌時身體要站穩站直,以維持精神與力量的中心。 煮好的地瓜羊羹倒入方形模型盒,以刮刀壓整成型,在壓整的過程中力道要由重漸輕,讓內部扎實無孔洞,表面平整。接下來將模型盒放置在冷藏庫冷卻硬化,通常要放置一夜,因課程時間關係,我們便放置在冷凍庫中加速地瓜羊羹的硬化。 在等待地瓜羊羹硬化的時候,準備麵衣材料,混合低筋麵粉、糯米粉、肉桂粉、砂糖、鹽,分兩次加水拌勻,再以小篩網過篩。另外beher到新店山上採集了月桃葉,作為地瓜金鍔的包裝材料,先將月桃葉一一清洗乾淨,燒開大鍋熱水,放入月桃葉煮軟,煮過的月桃葉可以柔軟地折疊,教室中則充滿了月桃的香氣,彷彿來到了香氛空間呢! 接下來的第三道工序—煎燒,則是製作金鍔的重頭戲了,將冷藏凝結的地瓜羊羹從模型型中倒出,平均切成9小塊。每一塊四角形的地瓜羊羹共有六個面,一面一面沾裹麵衣以平底鍋煎燒,最後一面再加上一朵香菜葉。看著beher